院系介绍
首页 > 院系介绍 > 正文

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4-09-25 10:16 访问量:


信息工程学院



1.学院成立时间


大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981年大连工学院大连分院的电子系和大连师范专科学校的数学系。             2001年,学校对院系进行调整,电子系、数学系和计算机中心合并,成立信息工程学院。      

2.教师储备情况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7人,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5人,博士42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2人。

3.包含专业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4.整体情况


学院             围绕国家数字化转型战略,             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和国际合作,努力打造有专业背景、行业特色的新型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拥有计算机             科学与             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电子信息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拥有             国家及省部级             科研平台9个。             累计承担国家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依托辽宁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等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育,建有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13个大学生工作室,每年近百名学生在国际及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中获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1.培养特色


本专业成立于1989年,是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校级重点专业、示范性专业、金普和品牌特色专业。依托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辽宁省重点和优势特色学科。在 2004年率先创建了3年在校内学习和1年在企业实习的“3+1”外向型人才培养模式,从 2009 年探索CDIO教育模式培养IT工程人才,2010年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

本专业拥有辽宁省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连大学-千峰科技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3个校外实践基地,辽宁省一流课程“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形成了 “厚专业基础、重工程实践、求培养创新”的专业特色。培养能够在计算机、大数据处理、物联网等领域胜任软硬件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与教育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型人才。

2.主要课程


数据结构、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

3.师资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2人,大连市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各1人。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30余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教改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各1项。出版教材1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4.学生获奖情况


在挑战杯创业大赛、ACM-ICPC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智能汽车大赛等屡创佳绩,最好成绩获国际一等奖2项。

5.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软件硬件技术开发、科研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6.优秀校友


李侃,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秀参,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宋超,东软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分析师。

李彬,百度,自然语言处理部高级工程师。

周宣善,贵州省公安厅,公务员。


自动化专业

1.培养特色


自动化专业开办于1982年,2005年获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批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是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015)、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2016)、省应用转型示范专业(2017)和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2020);拥有2门辽宁省一流建设课程“电路原理”与“自动控制原理”。在智能自动化发展背景下,本专业强化工程能力培养,校企共建了“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等5个实践基地,构建了“多元立体、分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够胜任工业与信息化企业、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等领域的自动化设备研发、工程设计、智能制造、系统运维等技术工作,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自动化工程技术人才。

2.主要课程


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与仪表、电气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等。

3.师资力量


专业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人,硕士导师8人。拥有省“百千万人才”、大连市高端人才、青年科技之星等优势师资及企业工程师队伍。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级以上项目45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申请专利5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4.学生获奖情况


近年来,学生参加“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互联网+”、“智能技术应用大赛”、 “台达杯”自动化创新设计竞赛、“恩智浦杯”智能车创新设计大赛等近10个科技赛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20余项,获批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双创”项目10余项, 50余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台达杯”自动化创新设计竞赛

5.毕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从事自动化系统设计、智能电气产品研发与生产、电力系统维护、嵌入式技术开发等工作,专业就业率达95%。多就职于国家电网、ABB、中通台达、格力电器等集团公司。除就业之外,多名同学考取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双一流”高校研究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五年,自动化专业就业排名位列国内工科专业TOP10。

6.优秀校友


王纲,中国航天九院研究所工程师,从事卫星导航接收机硬件设计。

丁晓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海思Balong软件开发工程师,从事5G通信芯片软件开发。

高星平, ABB(北京)电力系统有限公司,从事电网高压输电硬件技术开发与测试。

郭发军,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主任,副教授。

刘庆涛,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田洪武,大连尼维斯冷暖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自动化专业-瀚蓝科技实习基地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1.培养特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是辽宁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大连大学特色专业,在2018年与2022年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

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将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相结合,强化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学习,突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形成“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专业特色。面向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科学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计算机相关技术,具有工程实践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信号处理、通信工程、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相关领域胜任科学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和技术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主要课程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EDA技术及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机器学习。

3.师资力量


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专业获得辽宁省优秀教材两部,省级一流课程两门,省级教学成果奖两项,专业教师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863项目,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4.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实践能力强,近5年,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嵌入式设计大赛、移动应用开发大赛、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等多个省级A类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0余人次。

undefined


5.毕业去向


年均约有20%以上学生进入国内外各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考取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院校,部分毕业生考取美国雪城大学、戴顿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伦敦大学等国际名校。学生就业单位包括华为、阿里、腾讯、国家电网、中国电信、海康威视等电子通信相关行业。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信息传输、信号处理、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人工智能等行业。

6.优秀校友


陈锡,海康威视,高级算法经理。

曹岚健,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

董章超,华为公司,芯片设计工程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1.培养特色


本专业始建于1977年,1989年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2006年开始增设金融数学方向,并于2014-2019年开设金融数学专业,2020年恢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招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数学教师和具备较强数学应用能力的人才,注重数学、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相关知识的有机融合,通过构建“原理-方法-应用”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数据思维和计算思维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在金融、信息和教育等相关领域从事建模、数据分析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并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探索精神和持续的综合竞争力。

2.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数学建模等

3.师资力量


数学与数学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近5年来,教师主持的各类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共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4.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在历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近三年在各类竞赛中累计获得奖项中国际级三项、国家级数十项、省级数百项。      

5.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大多就职于金融、信息和教育等行业,从事建模、数据分析和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6.优秀校友


胡林,中国银行,支行行长。

王家明,创立大连创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曾荣获大连市高新园区“未来之星”奖项。

王辉兵,大连海事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下一条:软件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