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学院成立时间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72年,是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
2.教师储备情况
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4人、博士19人。其中,“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3人、万人层次1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3人。
3.包含专业
现设物理学(师范)、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中学校长、骨干教师,以及光电信息产业的新工科人才。
4.整体情况
拥有1个国家级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近年来承担国家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获国家专利50余项,获省市以上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6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60余篇。
学院师生
物理学(师范)专业
1.培养特色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以加强物理教学实践和培养实际中学物理教学能力为基本特色,采取与中学实践基地合作方式,针对中学需求培养物理教学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注重输送学生到更高层次继续深造。学生毕业后在择业和考研方面具有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在中学等基础教育领域从事物理教学、教育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2.主要课程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
3.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1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博士11人。
4.学生获奖情况
本专业学生主要参加各级讲课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无线电测定向大赛等赛事。近几年,平均每年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各类奖项共215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32人次,省级奖项127人次,校级奖项56人次。
学生获奖
学生获奖
5.毕业去向
适宜到中学从事与基础物理教育有关的教育、教育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也可在凝聚态物理、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电子技术等领域继续深造,从事相关的研究、生产、营销或管理工作。还可以在与物理学相关的交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6.优秀校友
郭方准,物教专业1993届毕业生,现任大连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董世海,物教专业1993届毕业生,现任墨西哥国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墨西哥国家级研究员、墨西哥科学院院士。
丛滨,物教专业1989届毕业生,现任大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兼直属党支部书记。
赵凌燕 ,物教专业1999届毕业生,现任大连市高新区第三学校副校长。
季长清,物教专业2002届毕业生,现任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
光电信息科学
与工程专业
1.培养特色
本专业针对光信息和现代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体现光、电、信息和计算机等融合的光电信息技术特征,以光电传感、光电测量与探测、光通信等光电信息领域知识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专业特色,突出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学生毕业后在择业和考读硕士研究生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光电信息工程、光电传感技术、光电信号检测与处理技术、光电子工程、控制技术及光电系统集成等领域的企事业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2.主要课程
应用光学、物理光学、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
3.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7人,博士8人。
4.学生获奖情况
光电信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参加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辽宁省智能制造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赛事。近几年平均每年获国家、省、校级奖项153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23人次,省级奖项96人次,校级奖项28人次。
学生获奖
5.毕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涉及光电信息技术的众多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就业面宽泛。除了可在诸如光通信、测控仪器、计算机外围光电器件、LED器件及照明、物联网等技术中的传感智能化等光电信息领域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光电信息技术的研究、生产、营销或管理工作外,还可在国防武器装备和航空航天等领域中的探测、制导等方面,以及与生命科学、空间和海洋工程、新型农业等学科交叉领域中涉及光电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与显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优秀校友
联系电话:0411--87403633 0411--87403668
招办邮箱:dldxzsb@126.com
学校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大街10号
连大招生